作为黄河入海口城市、黄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山东省东营市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东营重要讲话精神和重要指示要求,当前很重要的是聚焦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确定的各项任务,一步一个脚印,扎扎实实向前推进。
东营市各级要充分认识到,东营市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中担负着重大使命。东营市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聘请高层次专业机构,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的基础上,高水平编制了《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实施规划》及《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修复规划》等9个专项规划,论证推出了生态环境保护、重大基础设施和高端产业等245个重点项目,为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指导。坚持把能干的先干起来,推出一系列有力举措,推动湿地修复、生态环境治理、新旧动能转换等各项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发生了深刻变化。全市上下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持续发力,再接再厉,全面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
全面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就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抓好生态保护修复。黄河口是黄河流域重要的生态功能区,保护好黄河口是东营市必须担当的历史责任。全市上下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始终坚持生态优先。把生态保护作为最优先任务,按照“一园、两带、多廊道”生态保护大格局,以更高境界、更高标准推进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修复和环境综合治理,努力把黄河三角洲打造成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一是加快创建黄河口国家公园;二是加大湿地保护修复力度;三是强化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四是抓好沿黄沿海生态防护带建设;五是加强环境污染综合防治;六是把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结合好。要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促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科学利用“河海交汇、新生湿地、野生鸟类”三大世界级生态旅游资源,把东营打造成全国知名,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
全面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就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推进高质量发展。坚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严格落实省委“三个坚决”的要求,加快淘汰落后动能。改造提升优势传统产业,加大新兴产业培育力度。东营市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聚力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以企业创新、平台创新、产业创新为重点,加快推进稀土催化材料、高性能氧化铝纤维、铜基新材料、生物医药、油服装备、高铁装备制造等专业园区建设,并依托重质油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级稀土催化研究院等高能级创新平台,聚力攻克一批关键核心技术,优化创新生态链和产业生态圈,加快建设更高水平、更有影响力的国家创新型城市。坚持绿色低碳发展不动摇,加快推进实施“碳达峰碳中和”行动,加快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坚持基础设施优先,扎实推进5G基站、充电桩、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构建互联互通大通道。加快盐碱地生态改良、耐盐作物良种选育,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应用,建设盐碱地特色种业创新示范基地,为保障粮食安全、促进盐碱地农业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全面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就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坚持以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以开放的视野配置资源,聚力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制约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切实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活力。要把更好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有效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探索构建国家公园新体制,建设市场化的绿色生产和消费机制,创新生态保护项目投融资模式,构建更加高效、科学的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制度环境。要注重改革系统集成,围绕“九大改革攻坚”,再谋划实施一批突破性改革、引领型改革,努力形成更多、更有成效、更具特色的改革成果。下一步,要进一步完善“三中心”融合运行机制,形成“三级平台、五级应用”运行系统,更加有效地化解矛盾、服务群众,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同时,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积极融入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布局,加快打造沿黄沿海开放合作新高地。
全面抓好黄河三角洲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各项工作,就要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做好民生保障工作。坚持人民至上,带着感情和责任,持续增进群众福祉,让人民群众更多享受改革发展成果,过上更高品质的生活。要持续加大民生投入,扎实解决群众最关心的就业、教育、社保、医疗、养老、居住、安全环保、交通出行等问题,努力增加高水平公共服务供给。坚持在规划引领下,深入推进湿地城市和无内涝城市建设,有序开展城市体检,真正把东营打造成有品质有品位、有温度有温情的城市。要聚焦乡村全面振兴,更加注重城乡区域发展,聚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不断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要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常态化、制度化,聚焦共性普遍存在的、群众急难愁盼的、多年想解决的问题,着力办好一批民生实事,让群众持续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稿件原载于2021年10月29日《东营日报》1版)